七夕节虽有“魁星节”、“晒书节”等别称,但因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传播,这一天作为“女儿节”、“乞巧节”的传统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在中国历史众多的魅力女性中,“秦淮八艳”这个“天团”可谓影响久远,从明末清初一直红到今天。她们出现在文学史书中,行走在文人笔画间,在二十一世纪的影视剧中,她们还可以是女主角,就连“剧本杀”游戏都有她们的故事。
此书所记的八位女性,均以才貌双全著称于世,同时又都身处动荡扰攘的时代,她们的出身或有诸多无奈,但她们之后的人生中体现了不同的性格、命运。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评价“或以明慧著,或以节烈彰,或以豪侠倾动一时,或以禅悦懴修晚境”。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她们小人物的命运,阐释了复杂的当事社会。总之,在作者眼中,她们不是名妓,而是巾帼。
这部刊刻于光绪年间的著作,字体极为秀丽,通篇以手书上板,每叶板框为八环带栏,应是为此书特别设计,其他著作中未所见或极少见的。卷前有张景祁、叶衍兰序文,卷中为九幅小像,并附文,卷末有南海叶衍兰、樊圃居士张景祁、潍县张僖、丰湖李绮青所作秦淮八艳图咏唱和诗各八首。整体呈现,已经超过传统意义上的文字抽象内容,而是将书籍内容与设计、排版、用纸等融为一体,成为一件艺术品。如范景中老师所言“从艺术的观念看书籍史”,《秦淮八艳图咏》确是清代版刻的精品代表。
最早记载“秦淮八艳”的是明遗民余怀,他与“秦淮八艳”是同时代人,又久居金陵,为秦淮河上的常客。在他的《板桥杂记》中,表面是狭邪艳冶,背后是兴亡之感,其所记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是“秦淮八艳”之名的诞生。
在缺少照相摄影技术的古代,能够把画面记录下来只能靠绘画。而想将绘画传播给更多人,最好的办法是版画。版画是雕版印刷技术中的一个部分,精美的版画无论是技法要求还是制作成本都是比较高的,因此并非谁都有能留下小像版画的殊荣。
在研究“秦淮八艳”的形象方面,清末叶衍兰刻的《秦淮八艳图咏》可谓是重要的史料。这部书中,叶衍兰不仅以一图一文的形式为八位美人做了最美的记录,而且所绘是传神的。
← 滑动浏览 →
一部优秀的作品一定出自对其情有独钟的作者。此书作者叶衍兰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词人,为词坛“粤东三家”之一,人称“南词正宗”。叶衍兰出身文人世家,其父叶英华,亦好诗词,其孙为叶恭绰。叶衍兰在朝廷为官二十余年,曾绘著名的《清代学者像传》,后回广州,主讲越华书院。离京时,其只带书箱书画,别无他物。
“秦淮八艳”图无疑是他在光绪年间精心绘制的作品。在当时的封建道学环境之下,他咏曾自毁容颜以拒绝奸臣阮大铖之欢的李香君、曾劝钱牧斋拒清自尽以明志的柳如是、晚年出家脱离吴三桂的陈圆圆、另有《三生传》的马湘兰、有助夫冒辟疆完成许多作品的董小宛、有明末诗画家,值清兵南下,改女道士装的玉京道人……由此可见他不同于当时社会主流观点的视角。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