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徐锦江和家人一起参演了一档综艺秀《一路成年》,和荧幕中“鳌拜”角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不但依恋老婆,而且还依赖自己的儿子,形容自己是“小绵羊”,在节目中数次流泪。其实我们观察,他儿子徐菲也很享受这样的父子关系。心理学经常讲,要让孩子心理"断乳"离开原生家庭,实际上这是一种谎言。
“心理断乳”是指孩子在成年后,需要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这个词目前在网络上很流行,有些人甚至说孩子虽然成年,但是不愿意背负自己的责任,因此喜欢赖在家里,因此无法断乳。
其实“心理断乳”是一个谎言,大多数孩子成年之后都不喜欢离开父母,而父母更不希望孩子离开自己,《一路成年》节目中,徐锦江对于徐菲短时间离开自己都感到非常焦虑。
在节目中徐锦江由于前一天生火烟尘的影响,加上高原反应,因此不得不住进了医院,过程中徐菲全程陪同,而且时刻关注爸爸的身体情况,并且及时安抚情绪,整个过程我们感觉到徐锦江找到一种安全感。而儿子徐菲也感言,自己是打压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但是俩人轻松的伙伴关系,没有看到任何“打压式教育”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心理学总是建议,孩子长大以后要学会心理断乳,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父母的呵护,父母制造的生活空间中长大,但同时我们也要面对各种分离。比如第一次与母体的分离,是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会觉得与妈妈生活在一个空间里,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体的。第二次分离是6个月之后,这个时候发现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两个人了,这个时候婴儿想摆脱对母亲的依赖。第三次分离是在3岁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个性化心理上的分离。心理学认为孩子的第三次分离,时间会从3岁到18岁,但是现实当中我们看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其实共生是亲子的长期关系,处在共生当中,一方面是极度亲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们不分你我,也不分彼此。另一方面会有这种感觉:一旦有分离,就意味着我们共享的这个共同自我就会崩解,这时就会有死亡焦虑,也就是我担心你离开我,我会“死掉”;我也担心我离开你,你会“死掉”;同时,既然有死掉的危险,所以那个不想离开的人,肯定会恨死那个想离开的人了。
我们把这个称为分离恐惧。很多处于病态关系中的伴侣,一旦一方想离开另一方,他们最容易体验到的是内疚,因为担心一分离对方就会活不成,而深度谈下去以后会发现,比内疚更深的是恐惧,是担心对方会恨死自己。
但是在亲子关系中,我们认为父亲是这个世界之外另外一个人,父亲象征着外部世界。因此父亲要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入这个外部世界,让他们与外部世界建立更好的关系。如果这个过程中与父亲关系比较差,孩子在走向外部世界的时候,就会像孩子在背叛母亲,是一种叛逆。如果处理得比较好,孩子不但没有恨死对方的心理恐惧,而且相处非常融洽。我们看《一路成年》中,徐菲因为和父亲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因此跟妈妈也更为亲密。
其实孩子与家庭的分离,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并不矛盾。父亲在孩子走向外界的时候,提供规则和秩序。像徐锦江给徐菲定的规则是:12点之前要回家,出门要打招呼等等,这些都是家庭当中我们需要的秩序。
在孩子养育过程中要给孩子自由,但是不要给孩子绝对的爱与自由,要给孩子一定的规则,让孩子尊重规则。也许这些规则可能是父母个性使然,缺乏必要的合理性,但是仍然是与父母关系的基础。
这样确实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只会间接的害死下一代人,妨碍了她儿子的成长,正所谓,惯子如杀子,希望这位母亲凡事三思而后行。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