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的“石臼”,指的是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这里,濒临黄海,自古就是日照的海隅要塞。石臼之称,一传自宋代始,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又传宋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明初,为防倭寇设“备御千户所”,始称石臼所。
除了每天的早市,下午还有海鲜鱼市,还有多种店铺、栈房、商号、贸易所、交易所、饭庄......“石臼所”,是许多老石臼人记忆中挥不走的画面。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今许多地方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
但在这高楼大厦的城市中,零零散散的,或许还能找到一些以前的记忆。
每天早晨卖包子的叫卖声总是萦绕在老石臼人李建国的耳边,几十年里,他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给老伴买一笼包子。去年,老伴因病去世,老李一直也没放弃这个习惯。“这些楼房越来越多,以前那些老邻居越来越少,门口卖包子的那老王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前些日子还说过完年就退休。”老李虽然句句没提妻子的事,但是句句都有过世老伴的影子。
年轻时候,老李还是小李,经邻居介绍认识了妻子。那个年代的爱情,如火花般炽烈,小李每天下了班就去买上一笼包子,揣在怀里,骑上二八大杠跑去妻子所在的单位。
每天下午的老石臼街上,一对年轻男女,男孩前面缓慢而稳当的骑着车,生怕骑快了不能跟女孩多待一会,女孩则坐在后面吃着包子,数着老石臼街上的店面铺子有多少。
后来,两人如愿结婚了,每天下午的爱情路线成了每天清晨的柴米油盐,几十年的包子总也吃不腻。
老李夫妻老了,卖包子的老王老了,但是石臼变老了又变新了。
城市发展是必然进程,在高楼大厦中间,老石臼的十字街、老灯塔、轮船仓库、军人俱乐部、铁路桥、海港路这些人们记忆中的地方都还保留完整,给那些思乡的人、怀旧的人一个充满记忆的地方。
“我现在就经常带着小孙子去老石臼的这些地方‘探险’,让孩子们也了解了解历史。”老李告诉记者。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