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该剧以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青绿山水代表画作《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以时间为主轴,以“青绿”为视觉主色调,以舞蹈的语汇绘制一幅美妙的《千里江山图》。本期经典艺术讲堂邀请到《只此青绿》的两位编导周莉亚、韩真为观众们讲述她们的创作故事,以及她们眼中的中国美学。
在完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两位80后编导决定下一部作品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因为这真正能够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创作激情与热情。在她们眼中,
图为《千里江山图》局部。《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诗”与“剧”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化当中就是相连的。
当下舞剧中“剧”的概念更多地是西方的戏剧观,而《只此青绿》作为一部“舞蹈诗剧”更多地在思考怎样从中国传统的戏剧观去解读中国美学,用舞蹈的语汇、诗性表达营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图为《只此青绿》剧照
排练初期,创作团队并没有着急编排舞段,而是让演员们每天练习呼吸、垂目、拿笔、绘画姿态等,一点点把心放平,去寻找宋代人身上的气质、文化与肢体感觉。主创团队翻阅了大量有关《千里江山图》的文献资料,从宋代美学到青绿山水的艺术特点,从绘画的审美意境到纂刻、织绢、颜料制作、制笔、制墨等相关工艺的艺术化再现。主创团队还特地赴故宫博物院进行采风考察,就文物修复、传统绘画工艺,以及文物研究院的实际工作状态等进行了细致观摩学习,并与故宫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学术交流。
图为《只此青绿》主创团队赴故宫进行学习考察
以前观众也许更加习惯于“讲故事”形式的舞剧作品,然而从普通观看者角度看《千里江山图》似乎是没有人物的,没人物就难以展开舞蹈作品的故事情节,这为编舞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样是以古人作为创作题材,两位编导之前创作舞剧《杜甫》的时候,能够借助杜甫的大量诗文、思想、人生经历记载以参考,而关于《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的历史记载则少之又少。要通过仅有的一点点历史资料去描绘、想象出王希孟的形象,难度可想而知。
整部作品能延伸出来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于《千里江山图》题跋中的三句话——一是乾隆题跋写道:“江山千里望无垠”,这指明了《千里江山图》这个名字的由来;二是北宋宰相、书法家蔡京的题跋写道:“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这讲述了王希孟简略的身世;三是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的题跋写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这是对这幅画的艺术造诣的高度的认识与评价。
一千多年前,王希孟在十八岁的时候完成了《千里江山图》这幅名垂千古的艺术作品。今天,《只此青绿》的主创团队也是一群年轻人,他们将以同龄人的心境去理解画家,去理解这位少年对美的把握,建立起跨时空的心灵交流,用舞绘长卷向伟大的祖国致敬。
中国东方歌舞团青年舞蹈编导。国家“万人计划”青年人才,文化部2016年青年拔尖人才。曾获多届舞剧“文华导演奖”; 参与创作舞剧作品获多届“文华大奖”,第十届、十一届“荷花杯舞剧奖”。 主要作品有《骑楼晚风》《周璇》《兰花花》。
中国东方歌舞团青年舞蹈编导。曾就职于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中国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艺术顾问,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特聘专家,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特聘专家,广州大剧院签约艺术家。作品曾获多届“文华大奖”“文华编导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代表作品《八女投江》《我等你》《丽人行》《杜甫》《花木兰》。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