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跳舞(三国人物跳舞)

时间:2023-04-18 浏览:42 分类:娱乐资讯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自从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后,非同凡响。

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剧情展示;都非常地赏心悦目,代入感极强。

现在都1202年了,央视版《三国演义》依然在各大网站各种视频App中热播,而且在6月份居然和现代元素之一的“弹幕”完美结合起来,在B站火热播放。

经典到什么程度了呢?

就连网友们不禁赞叹道:“随便截下一帧,都是一幅画啊”。

横槊赋诗

熟悉央视《三国演义》剧情的小伙伴们,对于剧中的一些舞蹈印象非常深刻,大家都在赞叹,跳舞的妹子有多好看,舞蹈的分式动作有多仙。

而编者今天不光要带着大家去欣赏舞蹈中美女们的美、仙,还有为大家科普这些舞蹈的历史来源——

01盘鼓舞

盘鼓舞

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在横槊赋诗前,带着头盔的舞姬们所跳的盘鼓舞。

盘鼓舞早在汉代就已流行,大家看到了舞姬们所踩的红色踏板了吗,这就是盘鼓舞必备的盘子和鼓。鼓为一面或两面,盘为六个或七个。

看到中间的大红和小红圆状了吗,大的是鼓、看图中鼓是两个连一块的,小的是盘。

舞者讲究的是身轻如燕、小巧灵动,剧中的舞者随着悠扬的笛声,传达着自己的心情意境,依照节拍随机变换舞姿,其姿态包罗万象、让观众如临其境。目不暇接。

就连东汉辞赋家傅毅都赞不绝口:

“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

——东汉傅毅的《舞赋》

02采莲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此诗句对于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甄嬛传》出现过?

呀,跑题了_

切入主题:

它出自于汉乐府的《江南》,这首诗采用重复句式,活生生将一幅江南人们采莲的热闹场面展现出来了,说明采莲这项有趣的活动早就在汉朝进行了。

再看看这首: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吴娃双舞醉芙蓉

这句诗,乍一看,不知道出自于哪首诗,

但如果告诉大家

“江南风景好,风景旧曾谙”

啊,是《忆江南》,也是描写江南的美景。

这是白居易所写,诗人深深感受到吴宫美酒的陶醉,起舞的舞姬个个美得像芙蓉一样,尤其是“吴宫”二字,在历史上吴宫大约就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宫殿,江南气候养人,连那里的美女都温柔似水,让人神往。

03佾舞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篇》

孔子看到季氏家里居然用了八列六十四人跳舞,顿时非常气愤。因为八佾是天子的规格,而季氏不过是小小正卿,却敢使用天子的规格,可谓是胆大妄为。

孔子说出这句话中,痛恨季氏僭越到这般地步的同时,更加痛惜“礼崩乐坏”,周天子地位衰微而他自己却无能为力。

司马昭父子观赏佾舞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籥是一种吹的乐器,类似于笛子,翟是用雉尾制成的装饰品,也就是说跳佾舞时要左手拿着籥,右手拿着翟。

仔细看她们的左右手拿反了,细节失误了

“八佾舞于庭”,意味着礼乐崩坏,而这样一个名场面,编剧特地安排跳佾舞这一幕,还有司马炎的披头散发,是不是暗指又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要到了?

04傩舞

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除邪并带有封建式的祈神舞蹈。傩的起源早就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它与狩猎、图腾崇拜有关,更是在周朝就纳入礼制之中,以求鬼魅驱散,风调雨顺,在央视《三国演义》中,为重病的汉灵帝祷告、曹操重病除夕驱邪就跳了这个傩舞。

傩舞

耐人寻味的是:汉灵帝、曹操的傩舞都没有成功,而曹操更是在傩舞之时说出“获罪于天、无可祷也”,可见寿命不是靠驱鬼就能增长的,但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还是流传下来。

05蜀舞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刘禹锡《蜀先主庙》

蜀汉亡了,就连蜀国的歌姬都被迫来到臣服的魏国献舞,面对此情此景刘禹锡感伤不已,后主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导致国破身亡,可惜昭烈帝漂泊半生,历经艰辛危险无数,才在花甲之年奠基蜀汉基业,却被他的不孝儿子刘阿斗败坏,

好好的一个国家就这样亡了,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刘禅的痛恨之情。

就连舞姬都面露哀伤

四川一带被称为“天府之国”,那里人杰地灵,山川纵横沃野千里的环境造就了那里的人民,早年的舞蹈是在欢快的劳动中产生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 如羌族舞、巴渝舞等等;都是历史悠久。

总之,这个蜀舞间接标志着一个理想主义政权的灭亡,让很多季汉迷都意难平,就连舞姬都为自己的国家灭亡悲痛不已,不肯漏出半分欣喜之情,可是刘禅却没心没肺,他说的“乐不思蜀”也成为了一场笑话。

央视《三国演义》中就连舞蹈都按照人物性格,事情发生背景进行精心设计,可见其成为经典,让很多观众喜欢不无道理,央视《三国演义》很好看的舞蹈还有很多很多,大家还有知道什么舞蹈,可以在下方进行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