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时代,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似乎人人都能做主播。而在大批量非科班网络“主播”崭露头角的同时,跨界主持人、AI智能主播等新生力量不断涌入。主播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媒介影响力是否因为数量而显著提高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国家广播电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共有408家地级以上广播电视台、36家教育电视台和2106家县级广播电视台。再加上难以计数的网络媒体,数量之多也意味着播音主持的需求之广,但人员的泛滥直接导致主播的素质良莠不齐。
何为主持人?汪涵说“主”是头脑,“持”是技巧,“人”是情怀。拿掉“主”,去掉“持”,记住自己是一个“人”。吴宗宪说,主持人是一位厨师,不是一道菜。许戈辉说,主持人不是一个素人,要时刻把自己当成公众人物。等等,都是在说主持人要发挥引领作用,体现人文关怀。笔者所期待的并不只是高校的播音主持教育或播音科班生做出改变,而是立志成为主播的每一个有心人都需改变。泛主播化时代,所有从业者都应适应新型媒体,在“变”与“不变”中,继续实现主持人的人文意义和社会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声音传播者。
无论传播媒介如何变化,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维持受众的王道。如果说昨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媒体的责任就是在书写历史。那么,我们又会为历史留下些什么?互联网没有记忆,但我们要尽力留下自己的声音。
例如,李子柒在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后成为YouTube上首个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其视频对外的文化影响力不输CGTN,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创作的《水稻的一生》视频曾被央视点赞,引发了大量网友对于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思考。此外,“主播说联播”的尝试、丁真对甘孜发展的成功带动、“潮起岚山”等融媒体平台的不断努力都表明在抓住契机的同时,要努力提供优质内容,而这对“无不学”的播音博家来说,更是自我修养完善的必经之路。
播音主持的根本属性是新闻性,基本属性才是艺术性。回顾中国的高校播音教育,大多源于新闻传播学或戏剧影视学的学科背景。直到1980年,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才从新闻系中分离出来,1994年起在新闻学专业下招收节目主持人方向第二学士学位班,1998年以前播音专业的学科门类一直隶属于新闻学。
齐越先生曾说: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业态的日益更新确实会让人局促不安。然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播音员主持人“上”要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法规政策,“中”要分析内容中的人物、事件,准确把握主题主旨,“下”要体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广义的“备稿”过程中积聚情感,并依托熟练的语言技巧进行恰切的表达。不管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平台,都要牢固树立新闻人的理想,做有新闻素养的传媒人。如此,才能让声音发得出、传得远、留得住。
传统媒体时代,受制于知识水平、资金成本条件,媒体的门槛较高。但在当下,一部联网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成为新媒体传播网路的节点。门槛降低了,从业者激增,但他们不再以成为传播艺术的使者为己任,成为了具有“传播技巧”的“肉喇叭”。这也是这个时期,主播易出“爆款”却难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我们必须以一种人文的视角去审视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自信、端庄、会说话似乎天然成为了优秀主持人的必备素养,但真正的自信源于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内化于心的文化积淀。这也与之前说过的内容为王相呼应。而传统媒体的成功经验也并非毫无价值,口语传播能力、识稿能力、采访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是播音主持的手艺,正所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业者最先要适应的是学会自我营销。诸多网络大V的养成,除了优质内容的输出,还离不开成功的自我营销。网络传播的过程是一种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拟人际传播形态。播音主持除了面对现场的观众,还要面向未知的大多数,甚至包括未来的用户。平台不再象征着优势和地位,播音主持只有积聚了一定的传播势能,形成了全媒体影响力,才能作为频道、节目的形象代言人,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
同时,播音主持必须担负着引领者的责任,合理维护网络社群。传统媒体时代是“传者本位”,而新媒体虽为受众赋权,但没有改变大部分受众依然处于接收者的地位。算法推荐虽然让新媒体的信息更加个性化,也带来了价值缺失、“信息茧房”、内容低俗等问题。播音主持应转移到“受者本位”,以受众为中心。但关键是服务,而非迎合,要更善于引导和培养受众,提升其审美旨趣。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