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为什么报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件事情,还要追溯到高考那会儿。我高考的时候也报了清华美院,当时专业课有幸入围,但是文化课发挥失利,最终与清华失之交臂。因为当时没有勇气选择复读,所以决定通过考研的方式进清华。上了大学之后,我深刻意识到了清华美院设计专业与其它综合类院校之间的差距,所以考研意愿更加坚定。
选择交叉学科是因为本科期间的界面设计课程,这门课程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授课老师的了解,我发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叉学科这一专业。
在经历了第一年考研失利之后,我经常在每天晚上睡觉时反思失败原因,每次都十分懊恼。当时有很多好友劝我走调剂,我也曾经有那么一丝丝走调剂的念头。可是当调剂系统开放之后,我就不停地反问自己:“我是为了什么考研?”,“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的只是一个硕士学位吗?”。啊,原来我考研是为了我自己,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我想要的是考入我理想中的学府——清华大学。在那里,我不仅能够接受到国内最顶尖的教育,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能够充分利用世界一流的教育科研资源,接触到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结识更多其它领域的朋友。于是,我便下定了决心准备二战,吸取了第一年的经验教训,着重攻破自己的弱项,并且时常给自己打气,激励自己,给自己增加自信。
对于考研而言,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我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面备考的,9月初,我就制定了一个每日学习时间表,对日常作息和学习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并且将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了理论和上机两门专业课。到了10月份之后,我又在时间表中加入了政治这一科目的复习
9月时间分配
10月后时间分配
当然,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严格地按照时间表进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进度进行合理地调整。我通常还会把突如其来的上机和理论灵感或者想法随时记录下来,然后把这些灵感通过优先级进行排序,每完成一项时,我都会把字体改成红色,当所有的想法都变成红色时,我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来水木这边学习可能是也是一种缘分吧。其实我 之前一直有听朋友说起过水木,对水木的印象也还不错。直到去年4月份的时候,一个朋友看到了水木的老学员二战学费减免计划,然后分享给了我,我才获得了这一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木木老师,感谢强哥~)
水木给予我最大帮助的人当然是L学长了 。L学长真的超级nice,他几乎毫无保留地为我们分享所学知识,并且总是从新的角度为我们补充知识。在我准备复试时,L学长也帮助了我好多,无论是作品集还是手绘考试技巧(比如配色、产品局部硬件展示等)。学长的手绘试卷为我提供了很多参考,所以我最后提交的试卷中都可以找到学长的风格。
学姐对我的作品集和面试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我的作品集刚刚完成1稿的时候,里面的排版还很粗糙,但是我却自我感觉良好。幸好学姐在线给我指出作品集中的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让我的作品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家都知道今年从公布复试名单到正式复试只有短短三天的时间,这个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在这三天时间中,我几乎没怎么睡过觉,每天练习手绘和准备面试。即使时间紧迫,水木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学姐,为我们安排了一场模拟面试。这场模拟面试让我提前知晓了面试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我能够上岸真的多亏了这场面试!
在水木学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水木是一家真正对学生负责的考研机构,无论是代课老师还是教务老师,他们都十分认真负责。 与老师们的相处更像是一种朋友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遇到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学习中的困扰,都可以与他们进行沟通,他们也会尽最大的可能解决学生的需求。
说实话,在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时候,我感觉每一科都没有发挥好,心里比较失落(这里并没有凡尔赛的意思),如果让我说发挥最差的一门的话,那应该就是政治和英语了。记得在考政治英语的前一天晚上,我凌晨3点多才睡着,当时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怎么也睡不着,导致第二天考政治的时候脑袋有些混乱,好多大题的知识点都混到了一块。万幸的是吃过午饭之后在外面的奶茶店里眯了一会儿,所以下午考英语的时候状态恢复了一些。之所以说英语没有发挥好是因为当时我自以为今年的英语成绩能够考到80+,没想到反而比去年少了1分。通过查看小分我才知道,英语作文的得分很低,翻译得分也不是很高,可能和考前失眠也有一些原因吧。所以当天吃过晚饭之后,我就躺到了床上,几乎没有复习理论和上机的内容,很早就休息了。
考上机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些小的状况,可能是因为时间分配不合理,ppt做的非常仓促,很多内容没来得及放,而且导出的图片也只有72dpi,清晰度很低。所以我建议大家后期一定要经常进行卡时间练习,合理分配时间,并且在导出图片时一定要记得修改参数,将图像质量调整成300dpi。最后补充一点,我发现今年机房电脑的鼠标灵敏度非常高,光标移动速度非常快。我当时尝试着调整了一下,但还是很快,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的效率。大家在平时练习时可将自己电脑的鼠标灵敏度设置高一些,提前适应。
相对来说发挥最好的可能是理论这一门科目了,因为之前几乎没有特意准备过以虚拟现实为主题的论文,而且考前也就只写过2-3篇完整的论文,后期基本上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进行的论文结构的练习。好在之前阅读过关于虚拟现实的一本书,而且考试时非常淡定,逻辑比较清晰,在草稿纸上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梳理,把关键词进行了罗列,最终提交了一篇完整的论文。我觉得大家在考试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清晰的思维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考到什么题目,都一定不要慌,要冷静地分析设问,然后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去解题。理论考试没有什么捷径,也几乎不存在什么技巧,老师对考生的文章的逻辑和内容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 大家要多看、多读、多写,一定不要忽视知识的积累。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大家 ,专业课的复习是最最最重要的,因为专业课分值大,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两门科目。 而英语政治的占比相对较小,并且要取得高分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是一些基础很好或者是很早开始复习的同学。建议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尽早开始复习,多背单词,打好基础,在确保英语政治不挂科的情况下,着重复习专业课。
政治:
政治是我今年复习时间最短的一个科目,从 国庆之后才开始复习。 我直接从选择题开始起步,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先画 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 中的知识点,然后刷对应章节的1000题。11月后期的时候,我刷了各个政治老师的预测题,包括 腿4、肖8、杨亚娟8套卷、米神6套卷 ,徐涛的预测题太难,只做了两套。到了12月中旬的时候,肖4已经出版,就可以背主观题了。主观题的背诵量还是挺大的,我考前背了四遍还是感觉有些混乱,所以建议大家后期的时候多过几遍主观题。
英语:
我从7月下旬开始复习的英语 ,每天的状态都比较轻松,大概利用下午的时间做1-2篇英语阅读,主要目的是为了积累生词。做完阅读之后,我都会把生词记到自己的生词本上,利用晚饭后的十几分钟去复习生词本上的单词。一战或者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起步早一些,比如从三四月份开始,从大纲词汇开始,每天背诵(我个人不喜欢用手机APP背单词,感觉自己背效率更高一些);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同学可以尝试着读一些题源报刊上的文章,积累生词。大家可以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比如“ 考研英语外刊君 ”,或者买一本考研阅读专项训练做,我使用的是 朱伟的《考研英语题源报刊35+8篇精读与预测》 。这本书会在每篇文章上标注出英语一或英语二,并且会标注难度,可以有选择的去阅读里面的文章。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总体难度刚刚好,而且文章都选自各大报刊近几年的文章,都是近些年的热点话题。
到9月后期的时候,大家可以开始刷近十年阅读理解真题,每天不要做太多,保持1-2篇即可。 做阅读的目的不在于正确率,而是要寻找阅读真题中的逻辑。对答案的时候一定要精读全文,做好笔记,尤其是文章中的长难句。精读完文章之后,大家可以把文章中的生词记录到生词本中,便于之后的复习巩固。
10月份的时候,大家近10年阅读真题基本上已经刷完一遍了,可以 准备二刷了 。二刷的同时也可以开始练习英语作文。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整理出自己的模板,先攻破大作文,其次是小作文。大家可以参考刘晓艳或者周思成,亦或者是朱伟等英语名师的作文网课,选择适合自己的句子。英语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多写多练,一定要将近年的真题作文全部写一遍,避免考试的时候生疏。到考试之前,我的英语真题已经刷了三遍以上,大作文也写了很多篇。
最后说一下考试时的时间分配。考英语的时候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一定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我的做题顺序是 (1)作文、(2)阅读、(3)新题型、(4)翻译、(5)完形填空 。所以,没有考试经验的同学一定要在12月份进行卡时间的模拟考试,提前体验一下考试节奏,合理分配时间。
上机:
去年8月份的时候,我每天会在自习室临摹1-2张界面,并且会在 Dribbble、Pinterest、Behance上收集大量的优秀界面素材 。吸取了第一年的经验教训,我去年一开始就用了 AI CS6版本进行日常练习 。
8月到9月初我一直都有进行界面临摹,虽然不能保证每天都临摹,但是每周至少能够保持4-5的练习。在我不想临摹的时候,我会在小本本上绘制界面的线框图,感觉也挺有帮助。
9月中旬的时候,我就开始准备自己的设计方案了。 我在这段时间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把上级界面和智能硬件相结合,然后进行了尝试。关于上机方案的主题,我则会根据自己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进行构想。在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上机方案的周期大概在3-4天左右。经过不断练习之后,这个周期会逐渐缩短,只需要1-2天。在每个上机方案完成之后,我不会立刻整理ppt,而是将做好的界面发送到手机上,查看视觉效果,并且不断地调整,直到我满意为止。这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我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提升比设计方案时还要大。9月份应该是我复习状态最好的一个月了,一个月就产出了5个完整的上机方案。
10月初的时候我来到了水木的国庆班,经过了10天的集训之后我又发现了新的方向,设计方案的标准也随之提高。 国庆班结束之后,我首先对之前的几个上机方案进行了迭代优化,随后又想出了几个新的方案,并且将上机的重点跳出了手机,转移到了其它智能设备界面。从近两年的考题来看,上机考查手机界面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智能设备界面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练习手机界面的设计规范,掌握了移动设备界面设计对于其它设备的界面设计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关于智能设备界面,就需要大家在日常中积累了,可以在油管、B站、知乎、Pinterest等网站上寻找一些机器人界面、智能产品界面、交互装置界面作为智能设备界面的参考。
11月份的时候更多是对之前的方案进行再次修改与调整,这段时间基本上每套方案都有着统一的设计语言,设计风格也比较统一。在11月中后期或者早一点的时候,大家可以定期自行开展模拟测试了,可将自己之前的方案默写一遍,提前感受考试氛围,把握时间分配。如果是默写方案的话,建议大家把时间设置成2小时45分钟或者2小时30分钟,去掉构思的时间。
12月份的时候各科的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产出新的设计方案,因此,我将所有的上机方案进行了整理, 整理出了12个不同的最终方案,并且整理出了一套UI组件库,包括界面中的按钮、卡片、色值等。 无论是手机界面还是大屏界面,还是展示ppt,都需要有自己的参数,这样才能在最终考试的时候最大程度地节省时间。大家一定要重视UI组件库,它能够让你直观明了的看到一些设计参数,非常节省时间。我直到进入考场之前都一直在看我的UI Kits。
备考上机的过程中,我发现, 理论的学习对于上机方案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设计的过程就是将一些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的过程。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忽略了理论的学习呀。
理论:
理论基础是在21年考试变革之后新增加的科目,并且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很多同学可能会感到比较盲目。其实理论基础这一科目考察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它考察的不仅是考生对于人机交互领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考察了考生的知识跨度、深度,也就是所谓的跨学科交叉能力。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大家不仅需要学习交互设计基础知识,还需要展开广泛的阅读,做好知识的积累。
我大概是在去年7月中后期开始学习的理论,因为第一年对于人机交互领域的基础知识有了比较深入的掌握,所以我在这一年就以读书为主,阅读了很多书目。如果是一战的同学并且复习起步较早的话,我建议大家读一下 《交互设计精髓》(第一次读起来比较难啃,需要坚持阅读)、《设计心理学》、《用户体验要素》、《超越人机交互》 这几本书。通过这几本书,大家对于交互设计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之上, 《无界面交互》、《交互设计沉思录》、《交互设计:与万物对话的艺术》、《设计的陷阱》、《增强人类》、《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这 几本书会给大家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并且启发新的观点。我在9月份的时候就会利用每天上午的时间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会用铅笔画下自己认为不错的句子,最后将这些句子整理到自己的读书笔记当中。读书笔记还是蛮重要的,因为它一般记录了一本书的精华,也就是最重要的部分,方便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回忆起这本书的内容。我个人非常喜欢 用Notion记录笔记 ,因为它能够将电脑、Ipad和手机三个设备之间同步,并且不会占用太多内存,随时随地都可以翻看自己的笔记。Notion对于新手用户来说有一定的学习成本,大家可以去B站观看一些教程,快速入门。
除了读书之外,阅读论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我看来,论文和书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相较于读书而言,阅读论文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省我们的时间。我个人将所阅读的论文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设计观点类的论文,这类论文的文章结构以及其中的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能够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另一类是技术类论文,这类论文中包括了相关的技术和硬件,并且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可丰富大家的案例库,也可能会对大家的上机有所启发。我备考的过程中主要是在知网和Google上搜索观点类的论文,并且首要阅读一些学术大佬的文章,比如唐·诺曼以及清华美院的一些老师;技术类的论文我是通过在ACM和Google搜索的。在这里又不得不把Sci- Hub安利给大家。我们只需要将ACM或Google上论文的链接复制过来就能够免费下载原文,大约90%的文献都可以下载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CM上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大家在下载之前一定仔细阅读摘要部分。
理论基础这一科目还要求考生对世界前沿科技成果有所了解。美院近年来也提出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这一理念,所以了解相关的科技类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交互方向的考生来说主要是积累一些相关科技产品(例如Kinect、Leap Motion、Hololens等)、相关技术(例如5G、UWB、Lidar、VR、AR、MR等)以及硬件支持(各类传感器)。这一类知识其实在积累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我是通过知乎、B站、油管、论文以及一些产品的官网去了解这些内容的。在备考阶段,我们不需要像编程方向的学生一样熟知这些技术或硬件的底层逻辑,只需要形成一个简单的心智模型,知道它们大概是怎样实现的,能够在设计方案中和设计论文中将它们正确使用即可。
说到最后, 理论基础非常非常依赖于平时的积累,如果知识过于匮乏是很难过线的,所以大家在备考时一定保持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笔记要多翻、多看。
其实考研生活确实比较枯燥,每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我其实是那种不太能坐的住的人,所以我 前期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去操场跑跑步,跑几公里之后就感觉神清气爽。 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我每天会在下午6点半开始 在宿舍做无氧运动 ,主要是卷腹(偶尔会做俯卧撑),因为担心每天坐太久会导致腹部脂肪堆积,整个流程下来也就半小时左右。运动真的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当我们运动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让我们感到兴奋,并且还能提升我们的记忆力!
到了11月份的时候,我几乎每学一段时间就会给自己放个假休息一天或半天。在休息的时间里,我可以做除了学习之外的好多事情,比如看美剧、看电影或者出去找朋友玩之类的。我觉得拿出一点休息真的非常重要,因为当我们疲惫的时候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这个时候无论是多么强迫自己学习都没有意义,不如放松放松,调整一下心态,第二天继续学习。
复试的话我感觉笔试发挥地还挺好,因为考前也就练习了3套手绘题,考试的时候考到了其中一张,并且几乎和之前的方案一模一样。我在面试的时候其实发挥的一般,因为当时实在是太紧张了,大脑一片空白,专业问题和英语问题没有回答的很好,尤其是英语,我事先完全没有准备,完全是临场发挥,有个别卡顿的地方就很尴尬。我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在复试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作品集、个人自述ppt、作品集英文介绍和手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复试的时候不会出现纰漏,从而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还有一个小问题是我面试的时候才注意到,就是我在面试时全程没有凝视电脑摄像头,而是看着电脑屏幕。注视着摄像头会营造出一种目光交流,可能会彰显学生自信吧。
其实 交叉学科的老师不会问太多其它的问题,老师的提问一般是和专业相关的或者是基于考生作品集中的某个项目。 根据面试流程,在考生7分钟自述之后,老师会 提问1个专业问题 ,考生可从 3个问题中随机抽取一个进行回答 。随后,考生在几个政治问题中抽取一个回答。回答完政治问题之后,老师会考察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一般是让考生介绍作品集中的某个作品。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老师给予你的作品集自由问答时间了,如果老师没有问题,面试就结束了。
我面试的时候真的超级超级紧张。前面7分钟考生自述我练习了很多遍,所以很顺利,但是面对老师刚开始的提问时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很没有逻辑。几个问题之后才慢慢找到感觉。
作品集是我在准备复试的阶段中花费时间最久的了,总共是用了2-3周左右,我在里面放了3个主要的作品,一个是我的毕业设计,另外两个是我从头开始做的两个项目。 我觉得做作品集首先得多看,找到合适的参考,才能明确最终的方向,不然会走弯路。Behance就是一个很好的作品集网站。作品集中的作品最好体现出多样性,不要全部都是界面设计,或者和交互无关的作品。
手绘的话我是在作品集1稿完成之后才开始准备。刚开始的时候我借了一个朋友的手绘试卷进行临摹,她去年考的北科,但是我感觉他们的手绘和交叉学科的复试手绘有一些相似性。从她的试卷当中,我主要学习了她的配色、画面布局还有色块分布。然后我又临摹一些有特色的火柴人,用于故事版的绘制。在这之后呢,我也画了一些智能产品,用它们来做画面的视觉中心。对于复试手绘来说,一个手绘卷面就大概拼凑成了。在确定复试时间之后,我才开始绘制完整的手绘方案,并且又参考了L学长前年的手绘试卷,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完成了3套方案。
考研过程中的神器,那当然是标准美式,无糖无奶的那种!!!瑞幸的标准美式真的很便宜,每天早8来一杯,一整天都精力充沛,心情也很舒畅~
笔试之前一定要多买一支经常用的马克笔颜色,我今年画手绘的时候,最常用的那个颜色画到一半突然没有水了,上色的时候要不停地甩来甩去,很浪费时间。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的前车之鉴,多买几支常用色备用!
关于考场我还想说简单说一下,学校一般都会给在校生提供复试场地。我今年笔试是借的学院的一个无课教室,面试是在学院的会议室当中。在我考试的过程中,我会在门口贴上“复试中,请勿打扰”的纸张,并且有朋友站在门外,防止有人突然闯入。建议大家在考试的前一天提前去熟悉一下环境,确保考场中有充电插孔,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静、网络状况等。
我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首先可能就是我这个比较自律吧,当确定了一个目标之后,我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直至实现这一目标。这种自律也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毅力,去克服重重困难和种种诱惑,排解各种负面情绪。其次呢,感觉能够做到自我反思也是我的优势之一。我有一种忧患意识,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多么优秀,而是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通过练习加以弥补.
目前的计划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吧,还没有想特别远。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就对未来实验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能够加入该实验室,对我来说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我还是比较希望能够得到出国交流的机会的,比如去米兰理工或者MIT这些学校等,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实力还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先努力提升自我,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考研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一定不要想着走捷径! 尤其是到了后期的时候,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想买一些作文模板救命,但是这种模板的风险特别大,价格不菲,并且很容易与别人撞车。所以大家应该脚踏实地,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填补自己的不足,不要一心想着走捷径。
官网或应用商店。
1、火柴人战争游戏官网,寻找老版本进行下载。
2、应用商店。在应用商店直接搜索火柴人战争老版本进行下载。
新增4个内容,灵魂石合成功能、限时副本,还有公会之首、远古之路玩法。玩家可以把多余的灵魂石转换成新的灵魂石,可以挑战限时副本,集齐各种字符兑换奖励,公会方面,玩家可以在道具商店购买或者开恶魔宝箱召唤死神,体验远古之路玩法,还能快速获得召唤师装备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柴人计划下载的内容,更多关于火柴人计划下载可以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