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培育多年生稻,种1次可收4年,一亩产量能有多少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年产量超过2亿吨,全国60%的人口都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的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亩产量和总产量始终是水稻生产的重中之重。
作为世界水稻的种源国,我国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水稻育种,在百年历程中创造了累累硕果。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推陈出新,对我国水稻增产的贡献率超过了60%,使中国水稻生产迈向了世界先进水平。
新突破!中国成功培育出多年生水稻
说起水稻的寿命,大家可能普遍认为都只有一年,因为我国种植的水稻大多是二倍体的栽培稻,是由人工驯化而来的 一年生草本植物 。栽培稻又可以分为两个亚种,分别是 籼稻 和 粳稻 ,国内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诱变、细胞工程等手段又在亚种下培育出了众多的品种。
无论是何种栽培品种,水稻的寿命始终都只有一年,在南方的一年两熟制稻区,水稻更是不足一年就可收获。不过,水稻的寿命并非只有一年!2022年11月7日,发表在《自然- 可持续性》上的一篇论文公布了一项重大成果: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多年生水稻,只需播种一次就能连续种植4年,每年可收获2季。
这项具有颠覆性的成果首先要归功于多年生野生水稻。和栽培稻不同,野生稻并未被人类驯化,生长性状不佳,无法用作生产稻种。但部分野生稻却拥有特殊的繁殖能力,例如:长雄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宿根野生稻以及澳洲野生稻,都能通过 地下茎 实现无性繁殖,播种一次就能收获多次。
科学家发现, 长雄野生稻 和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拥有相同的AA基因组,可利用“一系法”杂交育种。从杂交子一代F1中,优先选出地下茎发达的稻种,逐代培育出具有多年生性状的中间品系,稳定后再作为供体。最终,供体和常规的栽培稻品种杂交,将长雄野生稻的繁殖特性转移到栽培稻种中。
如此一来,杂交后代就具备了两种优势,一是栽培水稻的 产量优势 ,二是野生水稻的 多年生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多年生稻种还表现出了 质优价高 的优势,例如:云大25(PR25)是一种优质的多年生粳稻品种,稻桩成活率达93.07%,糙米率达81.5%,精米率71.3%,整精米率63.1%,并且透明度1级,垩白度 5.0%,符合部颁的优质米3级标准。
多年生水稻:一亩能产多少斤?
回顾我国的水稻育种历史,每一次品种突破都能带来显著的生产效益:20世纪50年代培育出的矮化水稻,70年代推出的杂交稻,90年代育成的超级稻,逐步使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提升到2020年的939.2斤,总产量达到了2.1亿吨,真正做到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那么, 多年生水稻的单产表现又是如何呢? 根据杂交、回交选育,我国已培育出 PR23、PR25、PR101、PR107 等多年生水稻品种,并从2015年开始在云南的文山、玉溪、孟海、昆明等地试种,成绩可圈可点。
根据勐海县的田间试验结果来看,2020年水稻示范基地选用的多年生稻种为 云大107 ,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实施一种两收模式,分为早稻和晚稻。其中,早稻的实测亩产量达到了 1038.6斤 ,晚稻的亩产量略低,为 376.6斤 ,两季水稻的总产量为 1415.2斤 。
和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相比,多年生水稻的表现不落下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网数据,2021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为 948斤 ,仅相当于勐海地区多年生水稻亩产量的 67% 。
在搭配高产技术的情况下,多年生稻的单产表现还能再上一个台阶。2021年,水稻专家对云大107的栽培技术进行优化,基本苗的栽培密度提高到每亩4万丛,氮素施加量从每亩36斤提高到40斤,留稻桩高度降为2~5cm,显著提高了亩产量。具体来看,早稻的产量提高到 1231斤/亩 ,晚稻的产量也提高到了 851.8斤/亩 ,两季总产量突破了 2000斤 。
总体而言,多年生水稻实力不俗,并且有可观的增产潜力。不仅如此,多年生水稻的品种可塑性也很高,通过和优质的粳稻、籼稻杂交,多年生稻可定向培育成符合各地自然气候、生产需求的新稻种,应用潜力巨大。
和一年生水稻相比,多年生水稻有何优势?
除了产量优势,多年生水稻的优势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轻了稻农的劳动成本,二是有利于土壤生态的改善。
一年生的水稻,生产周期短,第二季就需要重新买种、育秧、犁田耙地、栽秧,生产环节琐碎,劳动力成本高。尤其是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山地、丘陵广布,单一田块面积小,种植区域分散,机械化生产难以全面覆盖,此时推广多年生稻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除了人工成本,水稻生产还需要考虑种子、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等费用,而多年生水稻可减少附加费用,相当于提高了稻农的收入。根据胡凤益团队的研究,在再生季,每公顷多年生稻可节省1177~1401美元的成本投入,仅占普通栽培稻总成本的46.8%~51.0%。
多年生稻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免耕生产,种植一季可连续收获3~5年(平均为4年),并且产量表现非常稳定。云南孟连的试种结果表明,每年生产两季,每年的亩产之和都超过了2000斤,第一年的亩产量为2122斤,第五年仍高达2066斤,减产幅度微乎其微。
多年生稻试验示范及应用
另一方面,多年生水稻还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质量。常规水稻翻耕土壤的频率高,周期短,对土壤层产生的干扰较大,不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而多年生水稻则不同,研究发现:在0~40cm的土层中,种植多年生水稻超过四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95吨/公顷,总氮每年增加0.11吨/公顷,有利于土地肥力的提高。
多年生稻还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用量,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增强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的氧化能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这一角度看,多年生稻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稻品种,符合“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总结
国内目前推广的常规稻主要为一年生稻,平均亩产量在 950斤 左右,劳动量大,投入成本高。相比之下,我国新培育的多年生水稻表现出了亮眼的生产性能,试验亩产量突破了 2000斤 ,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综合表现可圈可点。
一个大棚一年能挣多少?推荐种植反季节香菇一个大棚年纯收入可有3万多元,基地可年产100万菌棒,销售鲜菇400万斤,产值达1000万元。蔬菜大棚500余亩,蔬菜产量总计1300余万吨,通过错峰上市,可为菜农带来收入1000余万元。
想知道一亩地的蔬菜大棚种植利润,必然就要先知道成本问题,既然咨询到了种植利润,咱就不谈什么补贴什么的,那不是你种地得来的。没有政府补贴的问题,我相信大多数种植户还是按照能省就省的建造原则来选择蔬菜大棚的建设类型。好,那就是最简易的普通蔬菜大棚,整体建造成本竹木结构的每平方大约15元左右,也就是8000-元一亩地,这种棚大约能用三年左右,膜两年一换,平均下来,每年的成本大约是5000块钱;还有一种当下镀锌钢管大棚,这种大棚的造价每平方在40元左右,也就是每亩地接近万元,主体骨架的使用寿命可达8到十年,选择进口po膜,三年一换。建造成本呢,大约在4000元每年左右吧;好,也就是一个一亩地的普通蔬菜大棚的建造成本是5000元一年。
地是自己家的,我们可以不去考虑成本,但是作为分析,我们知道当下农村一般的蔬菜种植基地现在每亩地的租金大约在800-1000元之间,我们姑且算作800元每年,这样子就是每亩地的租金成本是800元/年。
人工成本,这个问题一般在农村都是自己种植,所以我们暂且忽略;
蔬菜种植过程中的肥料,农药,水电,种子以及种植辅助材料,是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产生的费用也会较大,我们姑且取个平均值每年1500元(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合算)。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