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艺术家 九行
又来了,山寨建筑的脚步又来了。
这次更过分的是,是出现在大连的“小京都”:
如果看这些数字还是觉得很空洞,不妨来看这些细节。
负责“小京都”项目的集团,特意从日本的建筑团队,不仅是建筑风格一模一样
连门口站着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着和服鞠躬招呼客人。
看上去,是不是很吸引?是不是很原汁原味?
这一消息在国内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但日本人反而觉得非常惊奇,不仅民众讨论热烈,还登上了ANN的新闻报道。
真相早在藏在了日本网友的评论里:
有人会说,京都不就是我们的唐朝长安吗,这算不得仿别人吧。
也是,他们宣称要复制的是,日本大同二年/三年
△日本京都二年坂三年坂 / 图虫
老艺术家给你们划下重点:大连要仿制的并不是现代京都,而是距离今天1000多年前、日本平安时代大同年间的京都古街。
算一算,不多不少,正好是我们的大唐盛世。
负责人的说辞,也是一样一样的:
“日本文化继承许多唐代文化,其中京都许多风景也是从唐代遗留下来的,这样能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了解日本,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这是什么鬼???
在他们的逻辑里:我们模仿的不是日本京都啦,反正京都也是模仿过唐朝的啦,这样你们就不可以骂我啦,这是掺有中国东西在里面的。
△京都古街 / 图虫
不可否认,京都在八世纪的时候,的确大量参考大唐的文化元素,连都城的规划布局,都直接从唐朝长安那复制了过来。
至今走在京都大街上,仍然能清楚看见路标上“二条、三条...九条”,他们的街道规划“条坊制”,也是从唐朝的“里坊制”搬了过来。
△平安京的建设规划图 / 节目《京都奈良梦华录》截图
但是,我们也早该醒了。
1000多年已经过去,京都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趟过了无数次大火、地震和战乱,
而大连要仿制的京都二年坂三年坂,虽说是始建于大同年间的日本老街,也是唐风对日本影响最盛的时候。
但是,经过千年来日本的继承和发展,二年坂三年坂早已演变成江户时代的建筑风格,
△日本京都二年坂三年坂 / 图虫
负责人的意思,是强行通过日本唐朝遗风看中国。那直接建个唐朝、宋朝的都城岂不更好吗?何必绕一大圈呢?
我们来看数据,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14年中国大陆赴日游客人数约为241万人次,2018年达到约838万人次,消费额超过1.5万亿日元。
加上对“唐宋遗风”的宣传,国人最想去的日本目的地,京都也从未让人失望,每年都稳居前五。
这位项目负责人,
他们当然想从赴日消费的964亿人民币中分一杯羹。
但凭啥自信“小京都”在大连就有市场,而且还不惜60亿来投资?
△大连 / 图虫
这恐怕,还要从一个多世纪以前说起。
打开大连的城市规划图,你会怀疑自己是否身处同一个城市:
大连的出租车司机也印证过这一点,
△大连东西两边的城市规划很不一样 / 图虫
原来,三面环海、扼守辽东半岛的大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先后落入沙俄和日本之手。沙俄先是建设了大连的东边,日本来了后建设的是大连西边。
日俄战争结束后,从1905年开始,日本在大连开始了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人在东西交汇处建了大连火车站,通了铁路。随后又带来了被
△日据时代的大连 / 维基百科
除了南山和胜利桥北一带,他们还在桃源那片区域建了大量的日式住宅,供当时的日本人居住。
在日据时期,
90年代的时候,因为经济泡沫破灭,大量的日企迁移到大连,2017年,大连与日本的贸易额还占到总贸易额的19%。
在人口流失的今天,大连依然住着约5000名日本人。
△大连日航饭店 / 图虫
当你坐上大连的地铁,耳边响起的是中英俄日韩五国语言。
文化的交融成就了今年的大连。以上都是具有百年历史、让我们不忘过去的遗址和文化,
这样不管不顾的如意算盘,又有多少人会响?
幸好,我们不是只对日本“情有独钟”。
△我国随处可见的山寨建筑 / 图虫
例如山东烟台南尧新都汇,造了一座“巴黎铁塔”就成了当地新地标,开业当日客流量超过7万人次,破了南城区的人气记录。
地处广东惠州的奥利地小镇,虽位置不占优势,但日均接待游客人数在2000以上,节假日也可破万;而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年利润超过1亿。
△广东惠州奥地利小镇 / 图虫
看见这样的数字,景区也乐得清闲,只是廉价地复制一下就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据文化产业评论统计,
河南这个“凯旋门”也特别搞笑,在凯旋门大概200米的地方,伫立着一尊弥勒佛,被嘲是“土洋结合”。
△河南郑州的凯旋门 / 图虫
而
△华西村的山寨建筑 / 图虫
除了这些粗劣的仿制景点,
天津的佛罗伦萨小镇、广东惠州的奥地利小镇、上海的泰晤士小镇,河北、大连等地都有威尼斯水城......
但是,有不少地方都是直接从别人家的东西复制过来,居然成了代表当地文化的新地标,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真品和赝品“威尼斯水城”对比 / 图虫
而另一个问题,则是涉嫌侵权。
中国早已加入的《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二条明确规定了
河北石家庄的“狮身人面像”就曾被埃及的文物部门投诉,他们认为石家庄的和原版差别较大,会误导游客,歪曲了埃及的真正历史。
2016年被迫拆除后,两年后又重新组建,埃及文物部门气得怒斥这是对埃及文明的无礼行为。
△拙劣的“狮身人面像”山寨品 / 图虫
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
我们看的是风景,更是风景背后所呈现的人、事、物。
不说那些粗劣的山寨建筑,哪怕复制得再精准,哪怕连粘土都是从别国进口,缺失那片土地上相对应的文化和深刻认知,最终也只会水土不服,沦为“四不像”。
但最可怕的问题,还不是出现在这些山寨建筑上。
令老艺术家感到最悲伤的一点是:
浙江衢州有一个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明明是仿日建筑,也可以宣传成仿唐建筑,打造中国传统文化区,还被评为5A景区。
游客们看得有滋有味,我却从心底生出一股悲凉。
△根宫佛国的根雕博物馆,仿日建筑装着中国传统根雕。/ 图虫
不可否认,我们总是做着这样“魔幻现实主义”的事:
山西太谷县城南的武家花园本来有7座好好的明清大宅院。
各式街门、院门、腰墙门、过道门20多座,亭台楼榭等房间共200多间都保存完好,十分能体现当时“中国首富”晋商的居住环境。
结果,在2010年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的武家花园,还得为房地产商低头让路,百年建筑一夜之间成为废墟。
而拥有150年历史、同样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上海沈宅,也难逃支离破碎的命运。
这座清朝建筑随着散落一地的石头荡然无存。
△已经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沈宅被拆成废墟。/ 图虫
不是说,这样的商业行为或者发展当地有错,
城市发展得太快了,快得可能连许多历史文物建筑都只能在山沟沟里面保存。
但可笑的是,这些地方往往又因为没有保护能力,而让古建筑落得个“破败、老旧”的评价,然后被丢在一旁,没有人想去。
△破落的村庄。/ 图虫
真的不希望,当我们一路狂奔跑到前头,站在一栋栋精致的高楼大厦上指点江山,回过头却发现:所有古建筑,都没有了。
那我们五千年来的灿烂文明,是不是除了闻名于世的故宫长城兵马俑,就无处安放了呢?
△敢不敢来一个真正的梦回大唐?/ 图虫
我也不希望,当我们真正强大起来,外国游客来我们国家游玩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小巴黎”“小京都”而失望而去......
相反,如果有一天,
参考资料:
1.「国家最大級」の京都再現プロジェクト、中国で進行中。度肝を抜かれる全貌とは?HUFFPOST,2019年
2.【中国?潮流】上海にも引けを取らない大連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19年
3.“以唐为师”的日本:从大话改新到天平盛世 刘明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年
4.京都的魅力缘何而来 胡俊凯,镜鉴,2016年
5.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的山寨建筑 腾讯大家,2019年
6.大唐不是寻唐 项明生,晴报,2017年
7.山西太谷百年历史建筑遭拆 不可移动文物让道地产开发 央广网
8.纪录片《京都奈良梦华录》《大树下的老宅》等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