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总会有频道播出央视86版《西游记》。有人粗略统计,这部电视剧"霸屏"三十余年,重播次数或超
一个摄影师,一台摄像机,没什么惊艳特效,
那群人几乎花掉六年时间走遍了整个中国。
只是,如今的我们——是否真的明白,歌里为何一遍遍唱"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是否懂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翻山涉水,两肩霜华"取得真经?
凡是过往,皆为答案。
《央视86版<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皆通世故。"
"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当时的央视副台长洪民生在宣布了王扶林拍摄《红楼梦》以后,紧接着的这句问话就像在杨洁头上响起了一个惊雷,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怔之后,她冲口而出:
"有钱就敢,为什么不敢!"
副台长立即接着说:"好!局党委决定:由杨洁来拍《西游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荧屏上流行的只是港片《霍元甲》,日本的《铁臂阿童木》,以及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
为此,中央领导提出把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搬上电视荧幕,首先上马的就是《红楼梦》和《西游记》两个项目。
▲杨洁导演和《西游记》师徒四人
在此之前,动画片和戏曲舞台上早有对西游故事的演绎。考虑到这是一部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名著,唐僧师徒的形象和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杨洁和几位编剧对于《西游记》的电视剧改编定下八字原则:"
杨洁选取原著人物故事最强的段落部分,拍成一个个连续而又独立的故事,并力争让每一个故事不雷同,具备各自的主题和风格。比如《计收猪八戒》是闹剧,开心处要让人捧腹大笑;比如《三打白骨精》要有悲情格调,动情处要让人潸然泪下……
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让杨洁感触很深:"
所以,对于西游故事最重要的改编,就是让吴承恩笔下的师徒四人、神魔鬼怪、神仙佛道都有"
杨洁在回忆录《敢问路在何方》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有人认为,"人情味"三个字与《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无缘。错了!无论什么戏,若是失去了"情",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必须着力刻画人物,浓墨重彩地描写人情……所有这些人物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型。
"
其实,历史上的玄奘大师排除万难一人取得真经,渡化众生,是功德无量的文化使者。但小说为了突出孙悟空的形象,某种意义上贬低了唐僧——人妖不分、软弱无能。
杨洁要为唐僧"平反"。
▲《三打白骨精》泪目片段
在《三打白骨精》一集中,原著中唐僧因为肉眼凡胎,并不知孙悟空打死的是白骨精,误认为是三个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加之白骨精伪造的"天书"又直指悟空为"凶徒",唐僧终于忍无可忍,驱逐爱徒。孙悟空临走前叩拜谢师恩。
▲唐僧一角的三位扮演者
汪粤分享,自己曾经在某景区拍摄另一部电视剧时,被路过的一帮小学生认出来了。孩子们情绪很激动,围着他又是哭又是责骂:"坏人!坏唐僧!为什么要把孙悟空赶走!"场面混乱,剧组甚至因此无法正常进行拍摄。
但令汪粤没想到的是,等这些孩子平静下来后,竟然把自己随身带的小礼品都赠与他。孩子们对他的理解和真心让他至今都感动不已。
西游记中有关唐僧最经典、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场戏,当属《趣经女儿国》一集。
所以,我们看到剧中,待唐僧终于鼓足勇气抬眼看了这位美人,惊艳,颤抖,心慌,满头大汗。
在那首至今都颇为流行的配曲《女儿情》中,有一句"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其实最初的版本是"悄悄问哥哥,女儿美不美"。
杨洁将"哥哥"改成"圣僧",因为女王毕竟是女王,虽然有情,但依然碍于身份。一个称呼的差别,不仅多了些许矜持,更是对命运的无奈。
瞬间的动摇不会影响他西天取经的决心,却让这个人物更富有人情味。尺度拿捏到位了,才是"慎于翻新"。
对于孙悟空的个性塑造也是如此。
孙悟空自五行山下被唐僧救出。在借宿的农户家,夜里唐僧坐在油灯旁为徒弟缝制虎皮裙,一旁的孙悟空还用手遮住吹来的风,并把油灯往师父的方向挪了挪,好让他看得更清楚一些。
除了对人物和剧情的改编,台词上的改编更可见编剧的用心。
"
《西游记》中这句台词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在原著中的原句是"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把"孙行者"改成"猴子",红孩儿的傲慢无礼和顽劣自大显现出来了。
再比如悟空在如来佛祖掌心那场戏,原著里写:"悟空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红肉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
在电视剧中,编剧不仅翻译得更为白话朴实,还加了几句台词,说道:"这五根柱子一定是撑天的天柱,这一定是天边了吧,不好,要是这柱子不结实,如果捅断了,天砸下来我的头可不得了,我要赶紧走。我得要留下一个记号,
如此一来,改编后的台词衬得孙悟空也愈显顽皮可爱了。
真经二:"没学过戏曲是演不好孙悟空的。"
让西游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更有人情味,除了剧本的改编和打磨,最重要的自然是演员的表演。
那个年代,电视剧还刚刚起步,但戏曲表演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和经验。聚合"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及诗、书、琴、画、舞、乐等艺术元素,传统戏曲是古典审美意趣的结晶。在中国,影视表演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戏曲表演水乳交融。
无论是
剧组的主创人员中,不仅导演杨洁是央视戏曲节目的导演,副导演荀皓出身京剧世家,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大师的嫡亲长孙,在选角上,剧组也大量吸收了戏曲演员。
▲微微翘起一点兰花指 拿馒头的手势也可以这么美
《西游记》副导演荀皓说,像孙悟空这样集动物性、人性、神性于一体的角色形象,其形体、表演方式在任何国外的电影、话剧或者歌剧等表演艺术中,都无可借鉴的范本和模式。于是,他们便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戏曲艺术。
▲戏曲舞台上的孙悟空
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出身于绍剧猴王世家,从他曾祖父一代即开始演猴戏,父亲六龄童更是有名的"南猴王"。
六小龄童六岁从父练艺学武,1976年考入浙江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他曾多次坦言:
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面部造型除了没画红油彩之外,基本上就是戏曲脸谱的样子;在表演上,六小龄童更是运用了很多戏曲中"猴戏"里的程式动作、表演技巧和绝活。
除了日常东倒西歪的走路姿势、挠痒、盘腿、耍棍、窥望及喜怒时的不同表情等,六小龄童还贡献了很多猴戏特有的"绝活儿"。
比如第二集《官封弼马温》,孙悟空龙宫借宝,原著里就简单两段:
▲进入《西游记》剧组时六小龄童只有23岁
再比如偷吃人参果那集,悟空跟八戒嬉闹时用到的椅子功,也是戏曲舞台上常见的表演。
猪八戒的扮演者
对于猪八戒的演绎,
唐僧的扮演者之一
在《西游记续集》中扮演沙僧的
饰观音菩萨的
除了师徒四人,配角中的戏曲演员就更是数不胜数。
赵丽蓉,评剧演员,《西游记》中饰车迟国王后;杨 俊,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中饰白骨精化身的村妇;李玲玉,越剧演员,《西游记》中饰玉兔;杨春霞,京剧演员,《西游记》中饰白骨精;王凤霞,京剧演员,《西游记》中饰铁扇公主;高玉倩,京剧演员,《西游记》中饰高老太;魏慧丽,京剧演员,山东省京剧院当家花旦,《西游记》中饰高翠兰;李云鹃,京剧演员,京剧大师李和增先生之女,《西游记·趣经女儿国》中饰蝎子精……
▲赵丽蓉在《西游记》中的出彩表演
《西游记》副导演荀皓提到,起初戏曲演员离开舞台上的锣鼓点会有点不知所措,但时间长了,"锵锵锵锵锵锵……"的锣鼓点渐渐内化于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西游记》演员的表演颇有"节奏感"的缘由。
此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央视86版《西游记》经常在一集要结束时,出现一个"四众亮相"的镜头——唐僧师徒四人定格在同一个画面中。
这其实也是传统戏曲舞台演出结束时的标准亮相动作,叫作"打点"。如果这个场景出现在舞台上,下一个动作就是拉大幕了。
真经三:
"终于知道快被烧死之前是什么感觉了……"
《西游记》中饰演仙风道骨太上老君的,是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
虽然太上老君的戏份不多,每次出场,也不过寥寥几句台词。但每次拍戏前,郑榕却总是第一个到片场,一个人静静地在一旁备戏。
他的戏份,大都需要在"天宫"里完成,大量的"干冰"让地面变得又湿又滑,在拍孙悟空去太上老君丹房里偷仙丹那场戏时,六小龄童就曾不小心摔过一跤。郑榕老爷子年纪大,腿脚不大好,可摔不得,但他坚持待在现场,直到整场戏都拍完。
出于对于老爷子人品和艺德的敬重,杨洁导演还聘请郑榕在多场戏里担任表演顾问。虽然只是顾问,但他却处处事事参与,每天早起晚睡,钻研剧本,及时向导演和演员提出一些表演上的建议。
剧组为他买了点茶叶,他也不要,坚持喝白开水。有一阵剧组里闹耗子,唯有老爷子的屋里没有。后来杨洁才恍然大悟:他屋里没什么可吃的,所以耗子也自然不会光顾他的房间了。
剧中那个偷袈裟的金池长老,扮演者是
为了更贴合角色形象,化妆师在他脸上用乳胶糊上了很多皱纹,再用吹风机吹,整个妆化下来要四个小时。程之老先生不忍心大家等他那么长时间,索性晚上就带着妆睡觉,第二天妆面完好无损。
不止是老艺术家,对于年轻演员的遴选,杨洁也有一个基本标准:
六小龄童回忆当时自己当时因为高度近视的苦恼: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自己却有600度的近视、200度的散光,摘掉眼镜眼睛自然就显得呆滞、无神。
为此,他早上去看日出,白天盯着人家打乒乓球,晚上点一根香盯着烟头看。直到现在,六小龄童还能盯着一盏灯,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上二十多分钟。
在《大战红孩儿》一集中,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六小龄童裹上厚厚的石棉衣,真烧。他不愿意用替身,一来觉得人家也是人,烧起来肯定也很难受,二来替身演员没办法像他那样同时表演猴的一些动作。
拍戏时,很多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都在旁边备着铲子、沙子、水,就等着六小龄童万一坚持不了了,赶紧去帮他灭火。
终于拍完了,他脸上的猴毛也烧掉了,面具也变形了。导演一喊停,六小龄童滚到一边,躺在地上起不来了。后来被问到拍那场戏自己最大的感受,他直言:
续集中沙和尚的扮演者刘大刚则讲到,自己每天拍摄结束后身上都会留下"三道沟":第一道是因为挑着前后各装着五块砖头的担子,肩膀上难免被勒出痕迹;第二道是两个沉甸甸的铜镯子栓在耳朵上,就把耳朵也勒出一道沟;第三道是被脖子上挂着的五公斤重的佛珠勒出来的。
杨洁导演生前曾多次感恩当年的《西游记》剧组:
致·人生路上的"
『人的一生,
像极了《西游记》中的
无论已历经多少辛苦,
磨难总比人跑得快,站在前方等待着你;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编 辑:赵 芳
责 辑:达世民
监 制:孔德梅
运 营:海西州银行业协会
投 稿:hxzyhyxh@163.com
联系电话:15349770227
【声明】:本站转载作品均已注明出处,并不代表本站个人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