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成功应对 “三大陷阱”的历史性挑战,而应对这种历史性挑战的过程,正是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过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开创和建立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是成功应对中国面临的民族危亡历史性挑战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果。这个制度不可动摇,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由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是成功应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挑战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功,这条道路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将永远走下去。而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遇到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新情况与新问题,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性挑战。
一是国际关系上面临的“修昔底德陷阱”,二是国内经济发展上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三是在政治与文化领域面临的“话语霸权陷阱”。
成功地应对这“三大陷阱”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下中国人民新的伟大历史任务。
即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矛盾,是美国的全球霸权遭遇到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必然表现。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美国离不开中国,因为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垄断资本必须依靠吸收全球剩余价值才能生存,而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全球剩余价值的一大源泉。
正因如此,美国希望将中国永远固定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通过其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中国的发展,同时迫使中国永远接受美元霸权的盘剥,永远受到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严格限制。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美国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但是,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正在通过实行自由创新与产业结构的转型,通过“一带一路”打破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亚投行与人民币离岸结算部分地摆脱美元霸权,在这种情况下,代表美国财阀利益的美国鹰派人士必然要千方百计挑动中国周边国家围堵中国,造成中国周边环境紧张与动荡,从而诱导中国资本流出,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实力增强。这是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美国垄断资本的本性使然。
美国实现围堵中国的手段,一是靠其“软实力”,即以所谓“普世价值”为基础的国际话语权。二是靠其“硬实力”,主要包括美国的军事实力、高科技实力及其知识产权。 软硬实力的相互配合,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这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能不能克服这一陷阱,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严峻而复杂的历史性挑战。
这是后发展国家特有的经济发展现象,即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收入水平达到国际中等或中下等水平之后,经济发展潜力逐步丧失,从而陷入生态危机、经济停滞、社会动乱和政治危机之中。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表现形态。
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国际资本迅速发展起来,国际资本通过生产占有最大化的剩余价值,然后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增资本,新增资本又继续投入扩大再生产,由此不断进行循环。为了使这种循环不断进行下去,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千方百计地压低成本,以在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市场上取得低价格的竞争优势。
这一方面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却付出了三低和三高的代价,并且由此产生出整个国民经济对低端产业资本高投入的依赖性,使社会生产力长期固定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不可持续。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地改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最后难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这是在政治领域与思想文化领域我国面临着的严峻挑战。话语陷阱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所谓“普世价值”,用“把世界概念化”的形而上学的抽象方法得到的个体价值观,上升为源于天生的“人类本性”,而这个“本性”则被认为来自于某种宇宙的“普遍法则”。由此产生的所谓“普世价值”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凌驾于一切社会和一切人之上。
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一旦与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结合,便成为社会不平等的放大器。因为人们利用这种“平等权利”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机会,与其拥有的资本和货币数量成正比。这种“普世价值”被国际资本力量以铺天盖地的国际传媒体系与教育体系为管道,以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国际评价标准”为其具体形式,占据着所谓“人类道德的制高点”,垄断着全球政治与思想文化的话语权。
如果我们接受这种“普世价值”,便必须遵从按照这种“普世价值”制定的各种“国际标准”,由此我们的行为便陷入西方国家话语霸权的陷阱,丧失了自己的话语主权。
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熟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强化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一面,努力建立中国、美国与全世界人民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坚决而妥善地应对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
**同志一再强调,建立中美之间“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同时,沉着应对美国围堵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把美国围堵中国的压力转化为团结全国人民努力建设国家的强大动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交往战略,坚持“永不称霸”的政治承诺,不惹事,也不怕事,用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并增强国际话语权 “软实力”与科技、军事 “硬实力”建设。
可以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克服“修昔底德陷阱”,美国一些鹰派人士围堵中国的错误战略图谋必将破产,必然要回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轨道上来。因为这才是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称为“新常态”,既看到这种新常态对经济增长不利的一面,也看到它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上的积极因素。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是应对这种挑战的重要方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可以看作是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挑战,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更要看到,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能够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同志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优势的体现,这对我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
中华民族自近代受到帝国主义列强欺凌之后,产生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强不息的民族梦。经历了革命与建国时代,中华民族结束了“挨打”的历史,在政治上平等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过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结束了“挨饿”的历史,在经济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应对当下的“话语权陷阱”,则是要使中华民族结束“挨骂”的历史,在文化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不会像某些西方大国那样,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其他国家与民族的头上,而是力图建立各个民族相互尊重的世界大家庭。面对西方话语权的挑战,**同志提出建立世界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国际话语权的垄断。
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所奉行的“亲诚惠容”的国际关系价值观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诚哉斯言!
三大历史性挑战相互关联,应对这些挑战必须从全局上进行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强军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都是从整体上应对历史性挑战的强国富民方略。而这些强国方略能够提出和执行,最根本的还在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历史能量积蓄,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优势。综观**同志的讲话,这些历史能量与独特优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应对这三大历史性挑战所要完成的伟大历史任务,正是作为“强国梦”“富民梦”和“民族文化复兴之梦”三者有机统一的“中国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追求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但是真正实现和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的时代,正是当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同志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成功应对 “三大陷阱”的历史性挑战,而应对这种历史性挑战的过程,正是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过程。
来源:《红旗文稿》2017/8
作者:鲁品越 王永章
指尖传递温暖力量,阳光照进网络空间
转载请注明来源:号@指尖阳光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