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严存义 白永萍 刘成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潼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秦安县城乡建造热潮涌动,齐声奏响2022春之声序曲。
散步在工业园区,厂房树立,路途纵横,企业加工出产如火如荼;络绎在期望的郊野,万亩桃园,朝气蓬勃,远远近近尽是繁忙的身影;行走在田间地头,一排排蔬菜大棚规整摆放,棚内朝气蓬勃,菜农采摘分拣一派繁忙。
“现在正在装车的花牛苹果是发往沈阳的,咱们有严厉的质量操控规范和质检机制,从这儿出去的每一颗苹果都是通过细心分拣、层层把关的。”在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蔡二成说。
坐落秦安县安伏工业园区的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果品收买、贮藏、加工为一体的农业工业化龙头企业。具有集速冻、低温、恒温、气调于一体的冷库,总贮藏才能万吨以上。
“通过24年不断探究,雪原果品现已走向了快速安稳开展的快车道。”蔡二成说,公司不只注册了“雪原”牌商标,还在嘉兴商场设立了专卖行。尤其是被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为苹果期货交割库房后,既安稳了秦安苹果的出售价格,也推动了秦安苹果工业的良性开展。
工业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在秦安县不只有苹果,还有万亩桃园。
走进刘坪镇杜寨村的油桃大棚,一棵棵水灵灵的油桃缀满枝头,果农杜万红正在棚里繁忙着。看着眼前快要上市的油桃,他乐得合不拢嘴。在杜万红看来,小小的油桃便是生钱的“金蛋蛋”。
本年50多岁的杜万红种油桃现已十几年了,现在棚里有近百棵油桃树。“一到秋冬时节,就要做好保温办法,尽量让桃树早休眠、早开花、早授粉。”杜万红说,比较其他油桃栽培户,自己的大棚油桃每年都要早上市十天半个月,收入相当可观。
除了大棚油桃,杜万红还栽培了露地蜜桃。“每年大棚里的油桃卖完后,露地的蜜桃也就差不多上市了。”杜万红笑着说,尽管一刻不得闲,但收入不错,一年下来能收入七、八万元哩。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秦安以打造全国果品工业要点县为方针,不断做强做大果品支柱工业,创出了一条干旱山区农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到现在,全县林果总面积达90.93万亩,上一年总产量达104.7万吨、总产值38.57亿元。
依托果品资源优势,秦安县还狠抓以果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建造,建成了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长城果汁厂、盛源菊香农业开展有限公司等果品出产、加工、流转企业65家。
相较于现已开展老练的果品工业,秦安县的设备蔬菜工业也不甘示弱,相同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现象。
新的一年,新的气候。在中山镇佘王村设备蔬菜栽培大户王佩应的大棚里,记者看到一串串淡绿的辣椒长势喜人,一颗颗火红的西红柿缀满枝头,一派丰盈现象。
中山镇海进步,气候冰冷,向来都以栽培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此前历来没有人测验在这儿开展设备蔬菜大棚。
王佩应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土专家”,在不断探索中,王佩应思路越来越宽、蔬菜大棚也越种越多。
“设备蔬菜出产周期短,效益好,一年下来,一个大棚少说也能收入十五、六万元。”王佩应笑着说,本年自己预备继续扩展栽培面积,在本来28个大棚的基础上再建新的蔬菜大棚。
“曩昔,这儿一向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年年怕旱怕涝。现在,开展设备蔬菜栽培,既改变了传统的粗豪栽培,还增加了农人的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功德。”中山镇党委书记胥胜斌说。
从果蔬栽培、加工到出售,秦安县的果蔬工业正在不断拓宽其内在和外延,不只成果了“秦安蜜桃甲天下”的美名,也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边天,助力县域经济完成跨越式开展。
“下一步,秦安县将继续引入先进技术,培养龙头企业,延伸工业链条,进步秦安林果的质量、品牌、档次,继续开展壮大现代农业,让大众更多共享工业增值收益。”秦安县首要负责人表明。
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的分拣包装出产车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摄
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出产车间苹果分拣出产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 摄
刘坪镇杜寨村的油桃大棚里,水灵灵的油桃缀满枝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摄
杜万红在自家油桃大棚里疏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 摄
中山镇佘王村设备蔬菜大棚规整摆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摄
中山镇佘王村设备蔬菜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摄
中山镇佘王村设备蔬菜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摄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